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/ 宣传服务 / 文物百科
元代“枢府瓷”
浏览次数:8005   发布时间:2014-12-07

    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,出现了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,由于这种卵白瓷中发现有“枢府”字样,因此人们称为“枢府窑”器。
    “枢府”是“枢密院”的简称。唐朝代宗初设枢密使,当时只是用宦官充任,以承诏旨,传达王命。五代后梁时,一度更枢密院为崇政院,改用士人。后唐同光元年复改崇政院为枢密院。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,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两权,号为“二府”。辽、金、元时一仍其制。元代以军事为重,“枢府”的权位就更高,具有“枢府”铭的卵白釉瓷器,应属“枢密院”的定烧器,是毫无问题的,但传世这类卵白釉瓷大多是没有文字的,只有极少量有“枢府”铭。因此,长期把元代的卵白釉瓷统称为“枢府窑”器是不恰当的,但为了照顾历史上的习惯称呼,以称这类卵白釉瓷为“枢府”瓷比较妥当。
    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,但相对说,比青白瓷为厚。枢府瓷釉,变青白色为卵白色,不如典型青白瓷那样呈玻璃光。典型的枢府瓷釉应是失透,但在传世的近年出土品中,有的枢府瓷虽具备胎较厚而釉又失透,然而却非卵白色而呈青白色,这类器物可能属于自青白瓷釉过渡到枢府卵白釉的中间状态,而后又一直为制造较粗瓷器的工艺所沿用。枢府瓷器形以盘、碗、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,极少大件器,最典型的枢府器,其碗为小底足。枢府瓷中的折腰器,是最突出的造型,一向为人们所称道。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造中运用。枢府瓷盘、碗的底足均为露胎,足壁厚,削足规整,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,且有明显旋纹。
    枢府瓷分精、粗两大类。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,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、菊瓣、花蝶、云龙、云鹤、孔雀、牡丹及羯磨文等,其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,这类精细器物的釉,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。另一类较粗的制品,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的盘和碗,一般均素面无纹,胎较厚重,釉色白中略偏灰青,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。此外,枢府瓷还有戗金的装饰。枢府瓷的铭文以“枢府”两字最为典型,一般都印在盘、碗器物内壁口沿下,“枢”和“府”字分别在相对的地位。在枢府器中除了“枢府”字样外,还有“太禧”、“福禄”、“福寿”和“寿”、“福”、“良”等单个吉祥字样铭。

下一条: 文物
版权所有:太湖县文物管理所(博物馆)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91号 皖ICP备14022062号-1
地址: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经济开发区外环东路皖街2A号楼 联系方式:0556-4181928 传真:0556-4181928 邮箱:thxww4181928@163.com 技术支持: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