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会寺及摩岩石刻
浏览次数:7332   发布时间:2018-06-06

   海会寺,位于太湖县小池镇海会村花桥组白云山南面。寺座东北朝西南。始建于唐代。因唐代高僧白云祖师释守端始建而得名,故又名白云寺,寺后面的山亦名白云山。海会寺总面积7379.16平方米。寺依山势,呈阶梯形建有下、中、上三殿,均为歇山顶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、乾隆二十四年(1759)、道光元年(1836)得到过修葺。咸丰九年(1859)因太平天国革命军与清军激烈战斗,使该寺严重破坏,几成废墟,直至光绪年间,才得以恢复。中殿于“文革”期间被拆毁,20世纪90年代重修。下殿为青砖木架小灰瓦结构,殿中四根两人合抱之围圆形木柱一字排列。柱础石质鼓形,刻有图案,四柱支梁托架。方斗式平托盘,彩绘斗拱,地面为方砖相嵌而成。上殿廊沿台阶用石砖砌成,廊柱木制圆形,柱础为不规整方石,殿面宽五间,用青砖砌隔。中殿与下殿接壤右部有一株千年罗汉树,树干近三人合抱之围,盘根错节,苍劲古朴。1981年,海会寺被载入《中国名胜大辞典》。

   海会寺摩岩石刻,位于海会寺西北约300米的响水崖东西两侧石壁上。共有五处摩崖石刻:1、天启秋季江郡吕洁然楷书、阴刻,110厘米×90厘米见方,44字; 2、大明万历庚子夏,邑人吴其圣题“峭壁飞泉”,楷书、阴刻;3、王应文的五言律诗,共32字,80厘米×110厘米见方,楷书、阴刻;4、大明庚子冬,江南提刑司题刻,26字,每字约10厘米×10厘米,总幅面约90厘米×70厘米见方,楷书、阴刻; 5、大唐太原王举元题刻,楷书、阴刻,135厘米×70厘米见方。

   1982年11月,太湖县人民政府将海会寺及摩岩石刻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图片1.png

 

图片3.png

 

图片2.png

 

图片4.png

 

图片6.png

 

图片5.png

 

图片7.png

上一条: 王家墩遗址 下一条: 柳河遗址
版权所有:太湖县文物管理所(博物馆)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91号 皖ICP备14022062号-1
地址: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经济开发区外环东路皖街2A号楼 联系方式:0556-4181928 传真:0556-4181928 邮箱:thxww4181928@163.com 技术支持:商网